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铸牢我校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8日上午,人文学院特邀全省知名专家杨虎得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途径和方法”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李臣玲主持,全校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
在讲座中,杨虎得教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出的背景、内涵以及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做了深刻的解读。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其内涵丰富,“树立五观”“五个认同”“三个意识”紧密联系,辩证统一于“四个与共”共同理念中,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谈及途径与方法,杨虎得教授表示,一要从人际交往、工作交流、族际交流、文化交流、宗教交流、居住交流等多个方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要把握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三要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的源与流,增强共同体意识;四要分清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主与次,加强中华文化认同;五要促进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充分发挥科学精神的能动作用。最后,杨虎得教授强调,要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制度导向与非制度导向相结合、正性控制与负性控制相结合,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
讲座过程中,杨虎得教授运用大量生动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在场师生们深受启发。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课。有助于师生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我院将继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系列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