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杨虎得教授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作报告,并与人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李臣玲、人文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印利以及人文学院、图书馆教师在图书馆五楼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交流。
交流会上,杨虎得教授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及教学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教辅资料和资源库建设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深厚见解与前沿成果。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民族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有力举措,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课程理论知识体系构建与教学要求方面,杨虎得教授详细讲解了各章节中针对的主要问题与教学重点,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导,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教学,全面且深入地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重要性。同时,还需注重结合丰富的历史案例、现实故事以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立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研读,注重集体合作备课,形成团队教学合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清主次,突出主干与重点,避免平均精力,面面俱到,最后要不断提高教师综合修养,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概论课教师。
最后,李臣玲院长对本次座谈交流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此次与杨虎得教授的座谈交流使学院教师们受益匪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打造一门具有深度、广度和温度的精品课程。同时,学院也将持续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加强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